【金山】全世界僅存的百年漁法─台灣金山磺港蹦火仔

KK   |   2025-09-22   |   KK


  當夕暮低垂,夜色籠罩台灣金山磺港漁港的海面,正是如同海龍王般藍綠紅配色的蹦火船,點亮傳承百年的火光之時。站在船頭前方的火長,一鎖定魚群便以火炬點燃手中的磺火管照亮海面;位於船身的操網手則在火長的吆喝下,迅速將被稱為「桸仔」的叉手網放入海中,打撈因耀眼火光而跳出水面的青鱗魚。


金山天然避風港:磺港漁港






  磺港漁港位於金山岬西南邊,以金山岬厚層砂岩的天然地形阻擋東北季風,是利用金山的礦溪入海口建造的港口。由於17世紀西班牙佔領台灣北部時,主要以磺港漁港運輸於大屯山開採的硫磺,因而得名「磺港」並沿用至今。


北台灣重要古道:魚路古道




  全長30多公里的魚路古道,從金山作為起始點穿越陽明山擎天崗,一路通往士林及大稻埕,在清朝與日治時期皆為漁民販售漁獲的重要通道。漁民會以挑擔的形式背上60公斤已鹽煮過的漁獲,並裹上打溼的姑婆葉增加保存時間。


全世界僅存的漁法:金山磺港蹦火仔




  金山磺港蹦火仔又稱為「抓桸仔」或「桸仔船」,因利用火炬點燃乙炔氣體響起巨大的「蹦」聲響而得其名,是台灣金山自古保存至今的漁法,也是全世界僅存的古老漁法,在2015年正式登錄為新北市文化資產,目前只剩下2艘漁船仍存有此傳統技術。


傳承百年的捕魚技術:蹦火仔漁法




  相傳蹦火仔最早是漢人向巴賽族人學習的漁法,早期漁民是將纏上油布的竹製火把點火以吸引魚群,直到日治時期才改為使用遇水會加熱釋放乙炔氣體的電石。漁民利用火炬點燃高溫易燃的乙炔氣體,並以瞬間產生的劇烈火光照亮海面,誘使具有強烈趨光性的青鱗魚跳出水面,並同時以叉手網進行捕撈。




info

地址:台灣新北市金山區磺港里磺港路69號

交通方式:自台北車站搭乘1815巴士至磺港路下車,步行約7分

舉辦時間:5月至9月期間
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