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宮崎》來自神話之鄉的徹夜娛神─高千穗夜神樂

KK   |   2025-11-03   |   宮崎縣觀光協會、九州觀光機構、Shutterstock


  廣大地域面對太陽升起的方位,自古以來被稱為日向之國的日本宮崎,其中風景優美如畫的高千穗,傳頌著說不盡的神祉傳說,更有著神話之鄉的神祕美名。從平安時代流傳至今的高千穗夜神樂,被政府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財產,演繹了古書《古事記》與《日本書紀》當中,天照之神讓日本重現光明的神話故事。


戴面具著華麗服飾歌舞娛神 日本神樂雛型源於神話




  配戴顯現著鮮明性格的面具,身著華麗服飾在神社的神樂殿內展現歌舞,以日本神話為基礎的神樂,是為了娛樂眾神的傳統表演儀式。而被視為日本最古老的表演藝術,神樂的原始雛型源自於神話故事〈隱身天岩戶〉中,天鈿女命所帶來的舞蹈。




  神話〈隱身天岩戶〉講述弟弟須佐之男命,在姊姊天照之神管理的高天原搗亂,天照之神一氣之下躲進天岩戶洞穴,讓失去日照的天地頓時被黑暗吞噬。為了吸引天照之神的注意,眾神決定在洞穴外舉行宴會,而當天鈿女命在洞穴前舞蹈之際,因好奇而探頭的天照之神,順勢被天手力男命拉出洞穴,天地自此重回光明。


神官徹夜不眠奉納娛神 從晚到早通宵演出33段神樂




  眾神官徹夜不眠地為神祉獻上神樂演出,歷史可追溯至平安時代的高千穗夜神樂,在1978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財產。而「高千穗神樂」是高千穗神社全年每日演出的4段代表性神樂;「高千穗夜神樂」則是僅於11月至2月期間在各村莊舉行,從晚到早完整呈現的33段神樂。




  在不同村莊舉行的高千穗夜神樂,因主題的變化而顯現出相異的特色,不過為了迎接神祉的光臨,各地皆會在演出神樂的場所神樂宿進行關鍵的佈置。包括在四個角落用竹子以及榊樹枝裝飾、將剪紙工藝和注連縄吊在四周,中央還會懸掛最重要的方形紙製藝品,象徵神祇居住的高天原。


4段神樂演繹天岩戶神話 高千穗神樂或夜神樂皆可見




  完整演繹〈隱身天岩戶〉神話的4段代表性神樂,是神社每日神樂帶來的精華表演,也是期間限定夜神樂其中的重點演出。其中「御神體之舞」雖與天岩戶神話的故事並不相關,不過主角伊邪那岐命與伊邪那美命,正是天照之神與須佐之男命的父母,而這段神樂也是為了祈求豐收、順產及婚姻幸福的創國之舞。




  神話主要的3段神樂為高千穗夜神樂當中,接續演出的第24、25以及26段神樂,首先由「手力雄之舞」呈現天手力男命尋找天照之神的過程,接著由「鈿女之舞」演繹天鈿女命在洞穴外,為了吸引天照大神注意而展現的舞蹈,最後「戶取之舞」則展示天手力男命移開岩石,順利將天照大神從洞穴中拉出的情節。


延伸閱讀